精诚之志,且行且修——我在精诚的初成长
来源:北京市精诚公证处
作者:精诚公证处管理员
时间:2020-10-20 20:49:33

作者简介:马嘉怡,清华大学2016级法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北京市精诚公证处零字班成员,现就职于金融部。


精诚之志,且行且修


日光四下流淌,不断被灌录进固定长度的胶片里,我站立在时光的交汇路口,听着夏日的蝉鸣从清晨陷入浓墨一般的黑夜。直到某一天蝉鸣不再,我才突然意识到,三个月的实习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进胶片里,被记忆长久地、珍贵地封存。


幕布上一幕幕放映着三个月的点滴画面,好奇、紧张、困惑、欣喜、坚定……各种情结的碎片拼凑出我在精诚数月的成长。囿于对公证行业的未知与陌生,加之习惯了被字里行间散发的书香所保护,使得初至公证处的我略显慌张与焦灼。然而,在强调团队合作的精诚氛围中,我的紧张与不安不断被前辈们的包容与耐心所融化,让我在正视自己不足的过程中不断受益,不断从前辈们身上汲取能量与氧气。合作的本质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无论是协助盖章发协查函,还是公证员之间对业务的协调分配,抑或同伴之间那一句“有需要我帮忙带(公证材料等)的吗”,都让我发觉原来法律实务也可以是一个互相分享、多向互动、共同学习的推动过程。在这样一个包容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长空间内,我学习到的不仅是专业范围内的广度与深度,还有身为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这些对于初入社会便被温柔以待的我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馈赠。


最初对公证的浅薄认知,在一次次的深入实践中得以深化,它并非是自动售货机式地生产公证书,而是一项富有细节性与创造性的事实和价值判断活动。截至目前,我在金融部接触到的主要业务有委托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保全证据公证、出具执行证书等。委托公证尤其是涉及财产处分的委托看似只是简单的委托关系,但需要我们调查委托行为背后的一系列相知交错的关系,用以证明申请人的委托行为真实、合法、有效,达到预防法律风险发生的效果。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源于古意大利,因罗马法传播于欧洲诸国,后于民国初期传入中国,成为民商事主体保护债权与减少诉讼的举措之一,也正是因为其特殊的预防功能,成为了金融部乃至整个公证处公证业务的主流。而保全证据更是讲究时效性,可谓错过了就无法挽回,我们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留下申请人所需要的全部内容,缺字少页都会导致保全工作的缺陷。


在这些公证办理的背后,需要大量的核实工作加以支撑,通过人脸识别进行的实人核验决定了我们眼前的申请人是否主体适格,婚姻情况的调查结果决定着申请人是否具有自己处分、支配财产的权利,调解书及裁定书等文书的内容核实影响着处分行为的合法有效性……这些核实工作看似繁琐又简单,但它们决定着公证的走向,是发挥公证预防功能的重中之重,我在逐渐地接触并了解这些公证之后,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公证并不只在于一本白皮公证书所展示的结果,更多的是支撑公证书的一摞卷宗里蕴含的大量而又细节的证明信息。


而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各种告知、公证词模板背后,凝结的是公证前辈的智慧与思想,正如孟德斯鸠的那句朴实却富有深意的老生常谈:“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各种经济、社会交往的上空都悬挂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把利剑之下,而公证的询问、核实、告知、提示以及证词的字里行间凝聚的,正是如何用一纸之文来避免可能的风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各种文书,是字斟句酌的深思熟虑,是用智慧与道德律凝结而成的对权利的拥护与制约,这些正是公证创造性的发挥之地,是公证发挥机能、散发精华的保障与核心。


总体来说,我在精诚扎根的这几个月,可以用 “适应” “转化” “融入”三个词来概括,“适应”主要是指从慢节奏的被动汲取书本到快节奏的主动吸收环境,“转化”主要集中在转变自己已从学生蜕变为公证人员的身份变化,以及转变自己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应对困难的心态,“融入”则主要是指自己加入一个新的团队、接触一个新的行业、掌握一个新的节奏的过程。回顾胶片中短暂数月的过往,我深知,自己离一个合格的法律人还有较长的距离,但是我很感谢在精诚所遇到的一切,是它们让我找到自己应该缩短距离的方式与方向,希冀之后能够带着精诚之志,一路且行且修,且吟且探。


三个月的洗尽铅华,好像我又站立在时光的外面,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了一整个夏日的蝉鸣,如今秋日已至,我要学会的不是告别,而是捡拾起那些树荫间隙的阳光里铭记的信念,继续奔跑,继续追逐。




版权所有:北京市精诚公证处 Copyright © www.bcnpo.cn